咨询热线 

400-751-4656

凤凰联盟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凤凰联盟app民国时期中国钢铁产量为什么远远比不上印度?
日期:2025年02月12日    来源:网络

  钢铁是现代工业的主要原材料,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础,因此各国都极为重视钢铁工业发展。早在晚清时期,中国就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汉阳铁厂,钢铁产量位居亚洲第一。但到了民国时期,中国钢铁生产出现了倒退,钢铁产量甚至比不上印度。在1927-1937年的“黄金十年”里,中国钢铁产量竟然只有印度的1/27。那么民国时期,中国的钢铁产量为什么远远比不上印度?这就要从晚清说起。

凤凰联盟app民国时期中国钢铁产量为什么远远比不上印度?(图1)

  晚清时期,尽管中国依靠汉阳铁厂使得钢铁产量领先于印度,但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,凤凰联盟汉阳铁厂长期处于亏损,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,到民国时期几乎停产,靠着举债来维持。由于长期向日本借款维持运转,凤凰联盟汉冶萍公司(汉阳铁厂、萍乡煤矿、大冶铁矿组成的钢铁联合企业)逐渐被日本控制,失去了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,国内仅有的几个零星小型钢铁企业产能非常有限,这种情况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没有改观,反而是越发展越差。

凤凰联盟app民国时期中国钢铁产量为什么远远比不上印度?(图2)

  钢铁工业属于重工业,投入大、回本慢,需要国家的强力投入和支持。而北洋时期乱了十年,国家没有精力和资本投资兴办大型钢铁企业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,虽然出现了黄金十年,但发展的都是轻工业,重工业进展非常缓慢,反倒是一些地方军阀搞了几个规模不大的钢铁厂。比如,山西军阀阎锡山在1926年就从德国和日本引入机械设备建设了一个小型钢铁厂。此外,国内还有和兴钢铁厂、大鑫钢铁厂等一些民办的钢铁企业,不过这些钢铁企业规模都很小,产能有限,炼钢水平也不高,所以1927年全国钢铁产量仅仅3万吨,到1935年才勉强达到5万吨。虽然国民政府在1936年规划了年产钢10-15万吨的湘潭中央钢铁厂,但还没上马抗战就爆发了,该项目只停留在纸面上。

凤凰联盟app民国时期中国钢铁产量为什么远远比不上印度?(图3)

  而反观印度,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,但英国对印度的控制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只有剥削和压迫。英国人不仅给了印度人很大的自主权,同时允许印度发展独立的民营经济,鼓励印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。印度拥有优质的铁矿石和煤炭,非常适合发展钢铁工业。在英国的帮助下,印度的钢铁工业发展非常顺利。印度钢铁企业不仅能轻松的引进英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还能够充分利用英国及英属殖民地的市场和资源,所以印度钢铁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。1918年,印度组建了本土的印度钢铁有限公司,该公司生产的钢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出口海外,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。到1939年,印度已经拥有年产35万吨的产能。二战结束时,印度三家本土钢铁企业粗钢产能接近100万吨,印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铁大国。印度钢铁产量比中国多,人口比中国少,所以人均钢铁产量比战乱中的中国多得多。不过中国厚积而薄发,建国后,在新中国的领导下,中国人钢铁生产很快就超越了印度,如今中国早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